去年7月,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转型中的中国纺织业带来丝丝寒意。然而,危机面前,中国华芳集团展现出的却是一份从容和淡定。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1~9月份,该集团完成主要经营业务收入80多亿元,棉纱、色织布、织染布、精纺呢绒等主流产品产销率均保持在98%以上,资金回收率保持在100%以上,在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实现自营出口额1.3亿美元,集团经济保持了稳健、高效的运行态势。
华芳集团党委办施主任和记者说,受宏观环境影响,华芳今年经受了巨大考验,“上半年,受国内政策环境影响,公司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原辅材料价格、能源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劳动力成本为例,今年因社会保险基数上调、住房公积金、增加福利津贴等,总的工资成本已增了15%,一名员工全年增加支出5000元,集团全年增加用工成本1.25亿元”,“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又不期而至,出口订单有所下滑,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纺织公司能够带来很大压力”。
“金融危机是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之‘危’,是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之‘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华芳集团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秦大乾和记者说,“纺织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充分,优胜劣汰机制已形成;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内外需求明显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形成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又为调整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所以,我把这次行业危机视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转型契机。我相信,只要我们实施好由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型战略,走品牌强企、科技兴企、文化塑企之路,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推动企业素质上台阶”。
据了解,沿袭战略转型的工作思路,今年华芳集团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质量管理力度,重点开发、生产适销的精品、新品、名品,狠抓降本节能,降低运行成本,建设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这一系列措施让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当前纺织市场需求不足,质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华芳集团不仅强化了质管力量,加大了质量报酬挂钩力度,还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入手,优化生产流程,细化生产标准,强化“三基”管理,确保从原材料进厂到半成品、成品出厂,每道工序严格把关,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再加上该集团固有的规模成本优势,华芳系列新产品因此以质优价廉畅销市场,得到了广大新老客户的高度认可。
该集团同时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走新品、名品路线,华芳纺织研究院应运而生,目前该院正与知名科研院所联手,开发国家鼓励类攻关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实验室,着力构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纺织信息平台、检验测试平台和科研平台。各产业公司新品、名品也不断推出,棉纺积极采用新纤维、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高端高档新品,扩大紧密纺、赛络纺精品生产;面料加快向高支高密新品发展,毛纺公司不仅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开发的“春华秋实”等5项产品还获得全国精纺呢绒精品奖和高品质的产品奖。
深化降本节能是华芳集团加快企业转型、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举措。原料是纺织企业第一大成本,今年纺织原料价格波动很大,华芳通过对供求信息和价格趋势的准确把握,在原料高位时实施适度限产、积极促销,在价格低位时合理原料储备,开足机台生产,确保了购进的原料优质、低价、库存合理,同时在生产中强化配棉、节棉管理,单是其下属的青纺分厂就节约原料成本50万元,企业用料成本因此大幅度的降低。在用好平谷电节约电费成本上,华芳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且通过采用节能灯,全集团仅仅由于照明电结算定比由2%降到0.5%一项,就节约照明电支出成本270万元。
同时,华芳还加大了人才选聘和培养力度,他们赴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纺织院校招聘,引进本科、研究生学历专业人才50多名。去年以来,集团还努力对接《劳动合同法》,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职工生活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建设企业文化。6月,由华芳集团和张家港联通联手打造的张家港首个企业职工俱乐部,在华芳集团金田厂区正式亮相,整个俱乐部占地800多平方米,设有书吧、上网体验区、视听娱乐室、旱冰场、健身场等,广大员工多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在很多纺织企业为人员流动频繁所困时,华芳集团不仅人员稳、士气高,而且人本结构一直在优化,为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统产业向高新化迈进,规模企业向纺织强企迈进,华芳集团走出了一条稳健高效的转型之路。“今年我们企业呈现了‘生产总量下降,附加价值提升;企业用工下降,生产效率提升;能源消耗下降,单位效益提升’的崭新态势”,施主任说:“随着由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品牌华芳’、‘精品华芳’、‘文化华芳’等已逐步取代‘规模华芳’,成为华芳集团新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