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专项的支持下,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及技术人才引进,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逐步实现突破。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产业规模、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依然严重落后于整车,需要面对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外资品牌占据核心零部件商品市场等问题,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满足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新形势,持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理性把握发展趋势,全力助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大体能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该阶段绝大多数零部件公司制作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几乎无产品研究开发和更新能力,因此导致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差、价格较高,通常只能与规定厂家配套,不能任意销售至其他整车企业。

  第二阶段为1978年开始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零部件发展的主要特征仍然是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途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但这一些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整车厂的排他性采购使得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附其生存。

  第三阶段为9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零部件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国内诞生了一批优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部分零部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重点零部件企业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厂商同步开发能力。

  2011年至2017年期间,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迅速发展, 2018年和2019年,受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和宏观经济提高速度回落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小幅下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售的收益有所下滑。

  在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汽车报废带来的新车购置需求保持良好增长趋势等背景下,未来我国汽车产量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途广阔。

  目前,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通过多年发展,大多已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系统管理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提升,通过差异化的多层次发展,以及同心多元化推动,实现了规模迅速扩张,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具备乘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在汽车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呈中快速地发展态势。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股权合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速拓展并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并走向世界。

  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截至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链公司数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其中广东以约6.7万家相关企业的数量优势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2018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整车产销的压力传导至零部件产业,零部件制造商的营收和利润水准增长均出现停滞。

  当前,全世界汽车产业受到经济下行、汽车新四化趋势、自身发展周期等影响,产销总量增速放缓。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华中、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区域,这六大产业集群区域的零部件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其中,长三角零部件产值约占37%的份额,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区域;上海为全国最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值占总产量的20%;浙江和江苏约占17%。从地域来看,江浙沪等地零部件企业未来的发展基础雄厚,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企业已经兴起。

  整体上,零部件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公司数占比超过20%,中西部零部件企业持续崛起。在整车一级配套体系中,庞大的自主零部件群体仅占20%的市场占有率,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处于低端市场;外商独资占50%,中外合资占30%,占据中高端配套市场。

  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变成全球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市场增长空间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逐步的提升。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大大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汽车及零部件公司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而在零部件领域也出现了另外3个趋势,即:低碳化、国际化、轻量化。

  低碳化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能源多元化发展,混合动力、纯电驱动、氢燃料电动3条技术路线需要并行发展,另外,共享时代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生态;国际化方面,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仅占汽车年销量的10%,年出口总量刚过100多万辆。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仍是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轻量化方面,高强度钢的应用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铝镁合金的应用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快,但是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材料在内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包括热成型、滚轧成型等轻量化工艺制造技术的发展也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中国的世界汽车零部件100强中就有做轻量化滚轧成型、热成型的,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在零部件产业技术革命的希望。随只能网电、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等一批新兴企业拔地而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住这个历史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布局,聚焦某项核心技术重点突破。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为3.74万亿元,在汽车行业平稳增长的带动下,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趋于良好,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

  2019年以来,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整体发展平稳,规模效应明显。 国际百强企业的2018年零部件总营收约7.37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12%,高于中国百强的7.1%增长率。 中国零部件百强企业的2018年零部件营收额总计约1.18万亿元,较2017年营收增长13.3%。 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根基,成为助力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坚实支撑。 60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伴随改革开放推动的合资合作,以及国内产销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分析(附报告目录)

下一篇:2022-2026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途研究报告